開箱
-
高效、靜音、逆轉除塵, Enermax推出 Revolution D.F. 650W金靜冰核電源供應器
電源供應器是電腦唯一的重要動力來源,電源可不可靠,勢必會影響到電腦是否能夠穩定運行,相信各位玩家們都了解其重要性!這次小編要介紹的是Enermax (安耐美)近期發表的一款新式電源供應器:Revolution D.F. 650W (金靜冰核),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全模組電源供應器,採用全日系電容以及四組12V供電迴路以確保系統運行時的耐用度跟相容性。 不同於安耐美以往的設計,除了採用自家的專利磁力氣旋軸承風扇,以提供高效散熱能力之外,更強調智能氣流控制設計,在電腦系統未達到70%負載的情況下,電源內部風扇將降低運行速度為靜音效果加分,以及獨家專利逆轉彈塵技術,玩家可以利用電源後方的彈塵開關,在運作當中立刻啟動清潔風扇功能,相當推薦最近想組電腦的朋友入手。 首先外箱上看的到兩個大字D.F.是Dust Free的縮寫,代表著這個產品的核心重點之一,獨家專利逆轉彈塵技術,再搭配自家磁力氣旋軸承14公分風扇,以及智能氣流控制,能夠有效減少灰塵累積,進一步延長風扇和電源的壽命! 再來是供電的穩定度,Enermax這次採用業界公認最耐用的全日系電容,搭配四組12V供電迴路,零負載穩壓和多項安全保護措施,提供玩家一個安全、穩定的電力來源。 電腦在運作時,勢必會產生廢熱,就會需要風扇散熱,想當然會把空氣中的灰塵帶進電腦裡頭,而Enermax Revolution D.F.與一般電源供應器不同的特點,正是採用逆轉除塵技術,在電源啟動後的10秒中,內部搭載的磁力氣旋軸承14公分散熱風扇會逆向轉動,將累積在風扇上方的灰塵以及電源內部的灰塵隨著氣流帶出,10秒後風扇將恢復正常轉向。 這個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風扇和電源的灰塵累積,對電源的穩定運作有一定的幫助。另外這款電源供應器還貼心設計了獨立逆轉除塵按鈕,當電腦運作時,可以隨時按下即啟動自我清潔機制 Enermax這次推出的Revolution D.F. 是一款主打高效能、靜音散熱、逆轉除塵延長壽命的高品質全模組電源,採用四組12V供電迴路,搭配全日系電容,穩定性表現相當優異,再多虧智能氣流控制設計,運作中的噪音控制和散熱能夠取得黃金比例,最後搭上逆轉除塵技術,延長風扇及電源本體的使用壽命,加上完整電路保護及五年保固等特色,絕對會是一款值得推薦給玩家們的產品! 廠商名稱: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1-989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650W: 2,990元;750W: 3,490元;850W: 3,990元
-
微方形RGB燈框、怎麼裝都好看!Enermax SquA RGB風扇開箱介紹
還記得小編上次介紹過了Enermax的水冷,相信肯定有玩家對那格外吸睛的風扇燈效特別感興趣,想要升級風扇的朋友有機會囉! 這次Enermax推出SquA RGB(星彩蝠)12公分風扇,這款風扇有分單顆包、三顆包,其中三顆裡頭還附贈了獨立控制器,內建10組燈光效果,且可調整亮度與運行速度,一樣支援各大主機板燈效同步功能,風扇前方採用獨特微方形外光圈扇框設計,後方扇框則有開孔呈現出典雅的鑽石燈型,正裝反裝都好看! 這次介紹的Enermax SquA RGB(星彩蝠)是一款時下最流行的可定址RGB系統風扇,風扇外盒上放著一張風扇本體發光圖,放在架上相當吸引目光,拿起並轉過來看背面,可以看到上面詳細記載了各項產品特色及規格,如獨特微方形外光圈扇框設計,支援ARGB燈效同步及可自訂1680萬色,搭載ENERMAX LED LIGHTING均光技術,後方扇框典雅的鑽石燈型,不須任何軟體或轉接器,隨插即有彩虹燈光效果,最低轉速為300RPM,運轉聲音超安靜,特殊扇葉提升刮風面積增加40%進風量,再搭配扇框上的空氣導角,以及背面渦流式框架,使風流的走向更為順暢集中,提供優異的散熱效果。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裡頭有什麼玩意兒吧!首先是風扇本體,採用獨特微方形外光圈風扇邊框,大小為12公分,轉速為300~1500RPM,最大噪音為12~23dBA,再加上風扇螺絲孔周圍皆有貼上吸震膠墊,可防止機殼共振噪音,達到靜音效果;特別扇葉設計提升刮風面積,因此能增加40%風量,加上正面的空氣導角,以及背面的渦流式框架設計,使得風道能夠更集中,讓風扇直裝橫裝都好看,又能兼顧優良散熱效能。 雖然是一顆小小的風扇,內部配件也相當豐富,有附上了兩種固定螺絲、風扇4PIN轉大4PIN電源線、ARGB一分二連接線、技嘉燈效同步轉接線等,多種裝法可供玩家選擇! 在星彩蝠三顆包裡,Enermax很貼心的附贈了一組獨立燈效控制器,讓玩家不必擔心主機板是否有支援ARGB,都能擁有令人目不轉睛的華麗燈光效果! Enermax這次推出的新品SquA RGB 12公分風扇,不僅在RGB燈效上花費不少心思,更堅持要帶給玩家既安靜又優越的散熱效能,是個值得推薦的好東西,如果你正想找一款視覺效果與散熱效能兼具的風扇套件的話,那就心動不如趕快行動吧! 廠商名稱: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1-989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單顆包:690元、三顆包:1,9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ENERMAX AQUAFUSION 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實測開箱,視覺與效能兩者兼具超強散熱能力!
這兩年正流行改裝炫彩燈光效果及訂製機殼造型等各種視覺系衝擊,相信帶給玩家相當多的組裝樂趣!這次小編要來介紹一款由ENERMAX(安耐美)新發表的新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AQUAFUSION 240(幻彩晶蝶)。 有別於先前版本,這款AQUAFUSION 240是專門針對改裝玩家所設計的版本,除了Enermax一貫具備的高效散熱特性外,還具備可定址ARGB燈光控制,包括了在獨家專利的Aurabelt水冷頭的部分也加上了導光條設計,搭配上內附的兩顆最新推出的SquA RGB(星彩蝠)酷冷風扇,直接提供玩家最強勁的散熱效能與燈光特效,當然更不用說也是支援性豐富,涵蓋Intel與AMD現有各主流規格腳位系列,絕對會是改裝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別小看外包裝只有黑色風格設計,裡頭的產品才是重點,首先,來拆封看看有哪些組件配備吧!雖說是一體式水冷,但其實裡面的東西還真不少,包括了主要的AQUAFUSION 240水冷裝置(含水冷排與水冷頭)、2組、安裝說明書、各式扣具、燈光控制器、多組連接排線等,基本上可不只是單純一組一體式水冷而已。 散熱排的寬度為240mm、也就是24cm,可支援2組12cm散熱風扇,可以看到在這組包裝盒中也附有2組的SquARGB星彩蝠來做搭配;至於水冷頭的部分也來特寫一下,正面的部分可以看到採鏡面設計以及內建RGB燈效,提供玩家在實際使用時的電競燈效,翻到底部可以看到有做了拋光純銅底,導熱當然有極佳效果,事實上在水冷頭的內部則是做了獨家專利的SCT (分流通道)設計,讓底層的水流猶如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一樣可以效率狂飆,不僅有效增強水流量,在解熱力的部分可以比一般的水冷頭更加優越。 再來是散熱水冷排,作為水冷系統最重要組成部件之一,能夠幫助玩家在調校電腦或超頻時所產生的龐大廢熱,再透過風扇帶動空氣流通將廢熱散發出去;大家仔細觀察會發覺冷排中間散熱鰭片彎曲密度相當高,提供相當足夠的空氣接觸表面積進行散熱,有效提升解熱效果。 這次隨散熱器本體搭配兩組SquA RGB星彩蝠(12cm)風扇,在運作時相當安靜,依官方規格所說,風扇大小為12公分,風扇轉速為500~2000rpm,最大噪音為17~32.6dBA,風扇螺絲孔皆有貼上吸震膠墊,可防止機殼共振噪音,特別令人留意的是,官方強調這款風扇扇葉的刮風面積提升,聽說這樣能夠增加40%進風量,再搭配扇框上的空氣導角,以及背面渦流式框架,使風流的走向更為順暢集中,提供優異的散熱效果,比一般的風扇還要好上許多。風扇正面為獨特微方框導光條設計,可讓發光更為均勻吸睛,接頭採4pin PWM,ARGB連接方式為標準化設計,可相容於各大廠主機板RGB燈光同步。 這款水冷頭不僅外表漂亮,更勝於內在散熱效能;一般水冷頭設計容易在微鰭片通道內產生「邊界層」,好比一般道路上塞滿了車輛,無法順暢通行,會降低水冷液流量,使散熱效能大打折扣;反觀SCT水冷頭就像高速公路配上交流道的設計,可以輕易消除在微鰭片通道內邊界層障礙,加快水冷液流動與散熱效率,和一般的水冷頭相比提升了30%解熱能力。 AQUFUSION的水冷頭上高透亮壓克力發光Logo與側邊導光圈,加上兩組SquA RGB風扇,皆具備可定址ARGB通道,支援四大主機板廠(華碩Aura Sync、技嘉RGB Fusion、微星Mystic Light Sync與華擎Polychrome Sync)的燈效軟體,並可透過軟體與其他產品做燈光同步,若主機板不支援ARGB也不用擔心,原廠提供獨立控制器,內建10組燈光效果,且可調整亮度與運行速度,提供超酷炫且相當吸晴的視覺體驗。 經過一番介紹,相信大家能夠了解到安耐美這次在幻彩晶蝶的散熱效能和視覺體驗上花了不少心思設計,獨家SCT專利的Aurabelt水冷頭,搭上400mm編織網水管,緊密結合了240鋁製冷排的AQUAFUSION散熱器本體,再搭配兩組SquA RGB星彩蝠(12cm)風扇,及時達到降溫效果,讓玩家能夠安心使用;更不用提的是水冷頭及風扇的外型,具備RGB燈效與鏡面導光條設計的Aurabelt水冷頭,搭配獨特微方框導光條設計的SquA RGB風扇,兩者皆支援各家主機板RGB同步燈效,讓主機週邊燈光更統一,效果肯定讚不絕口,如果你是要求效能與視覺效果兼顧的主流玩家的話,可以考慮選購此款散熱器! 廠商名稱: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1-989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3,0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AORUS RGB M.2 NVMe SSD 256G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翱翔老鷹信仰PCIe 3.0 x4 RGB固態硬碟!
為讓自家的電競產品擴及到所有電腦元件,技嘉科技(GIGABYTE)推出了自家AORUS電競品牌之記憶體模組與固態硬碟(SSD)等產品,來為消費者打造出全技嘉品牌的桌機產品。以SSD產品為例,這款AORUS RGB M.2 NVMe SSD外型配備了鋁製散熱片,搭配AORUS老鷹Logo,並具備RGB燈效發光能力。與眾不同的是,當此SSD安裝到技嘉品牌的主機板時,不須再安裝額外散熱片,即可運作,且具有RGB燈效功能,若執行技嘉RGB Fusion軟體,便可改變SSD的燈效,再搭配其他電腦元件,即可透過燈效同步,譜出個人風格的電競主機。 AORUS RGB M.2 NVMe SSD 256GB的型號為GP-ASM2NE2256GTTDR,在規格方面,採用M.2 2280設計,搭配PCIe 3.0 x4、NVMe 1.3傳輸介面,256GB容量版本的循序讀寫效能可達到3,100 / 1,050 MB/s,而512GB的則可達到3480 / 2000MB/s。至於隨機存取方面,256GB具有240K / 180K IOPS,而512GB則具備440K / 360K IOPS。此外平均無故障時間達180萬小時,表現優越。 拆開散熱片之後,可以看到PCB上有3顆RGB LED,即是用來控制燈效之用。在主要元件方面,採用Phison PS5012-E12控制晶片,搭配共4顆Toshiba 3D TLC BiCS3快閃晶片 (每顆容量64GB),以及1顆SK Hynix DDR4 512MB緩衝記憶體IC,讓整體存取效能提升。官網亦提供SSD Toolbox軟體下載,檢視資訊、診斷、抹除,以及最佳化等功能。 實測256GB版本,CrystalDiskMark循序讀寫高達3103.6 / 1134.7 MB/s。至於AS SSD Benchmark的4K-64Thrd的隨機讀寫表現中,實測也有271.4K / 252.2K IOPS。上述表現都超越官方的數據標示。而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不同讀寫區塊的表現來看,16KB單位的讀寫即可衝上1.02 / 738.6 GB/s,256KB單位的讀寫即可飆到2.17 / 1 GB/s。大檔案的讀寫效能都可達到近 3GB/s與1GB/s。 再看HDTune Pro的連續讀寫測試方面,讀取速度平均可以維持1489.8MB/s,寫入速度則非常平穩,最高達804.8MB/s,平均值大約785MB/s。因此在長時間的讀寫之下,效能皆表現不錯。搭配電競電腦使用,也能擁有不錯的讀寫效能,讓系統載入,以及遊戲存取的速度提升,以幫助玩家們快人一步進入遊戲戰場,提早布局以贏得勝利! 目前AORUS RGB M.2 NVMe SSD主力會以512GB容量為主,未來不排除推出1TB的版本,以供技嘉粉絲們收藏。本產品提供5年保固,值得玩家們考慮選購。 ▼規格表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3,450 元 (512GB)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華碩AX6100 RT-AX92U 2台裝AiMesh網路系統開箱評測,建構Wi-Fi 6超高速無線連線環境
隨著Wi-Fi Alliance於2018年10月發表最新基於802.11ax技術的Wi-Fi 6之後,無線傳輸效能又再次往上提升。802.11ax (Wi-Fi 6)採用2.4與5GHz頻段,搭配高達160MHz的頻率,使其每條傳輸流的速率可以高達1000Mbit/s,同時向下相容於前幾代的802.11ac (Wi-Fi 5)、802.11n (Wi-Fi 4),以及802.11g、802.11b、802.11a等標準,因此被視為下世代的Wi-Fi主流。而為搶佔Wi-Fi 6 (11ax)的無線路由器市場,各廠商在2019年起,都有推出對應的產品。然而具備Mesh (網狀)技術的11ax路由器產品中,華碩近期推出的「AX6100 RT-92U 2台裝AiMesh Wi-Fi系統」,可說是絕佳的Wi-Fi 6產品代表之首,是目前市場上首款且唯一AX Mesh機種。 ▼表 802.11ac與802.11ax規格比一比 (摘自 National Semiconductor) 近年來由於Mesh網路系統當紅,不少廠商紛紛推出Mesh網路系統路由器,以兩台以上的組合包,提供用戶們在大面積的場域下,達到全面覆蓋的需求。以華碩在網通產品的規劃中,主要走兩個路線,一種是走時尚路線的「Lyra」系列,以亮色系外型為主,搭配簡易的設定介面,主攻智慧家庭市場。至於另一種則是走科技路線的「AiMesh」系列,產品以黑色造型為主,型號為RT-xxxx,主打高效能商用與消費級市場,另ROG的電競級路由器,則是主攻電競市場。 在11ax的產品規劃中,華碩目前主推ROG Rapture GT-AX11000、RT-AX88U,以及RT-AX92U AiMesh AX6100等三款路由器。本篇所要介紹的,就是RT-AX92U這款,採用2台裝的包裝設計,採用類似上古瑪雅紋路的概念,搭配可收合式的四天線,讓使用者好收納。此外,相較於其他大塊頭的Wi-Fi 6路由器而言,RT-AX92U顯得迷你許多,輕巧的四方形主體,搭配四邊採用菱形切邊設計,襯托出時尚又美觀的特色。 RT-AX92U包裝內一共提供2組路由器,可以依照場域的訊號狀況,分別放置在室內的寬敞空間處,讓2台路由器互相合作,並建構好網狀無線網路(Mesh Wi-Fi System),以便能讓整個室內環境的無線訊號都完整覆蓋到。用戶無論走到哪裡,Mesh網路系統會透過單一Wi-Fi名稱(SSID)的自動切換機制,自動連到距離最近且訊號最好的路由器,讓使用者都不用擔心會斷線,以享受到高品質的無線上網環境。 在外型方面,正面上方有ASUS Logo旁邊搭配類似上古瑪雅的紋路,四邊則是具備可彎曲收合式的四根天線,收納方便,再來前側提供各種指示燈,包括電源、WAN、LAN、2.4GHz Wi-Fi、5GHz Wi-Fi、5GHz Wi-Fi 2 (即11ax)等燈號,右側提供WPS鈕,以及USB 2.0埠與USB 3.0埠各一,可以安裝隨身碟或是行動硬碟來當成簡易檔案伺服器。在主機後側則有4組LAN、1組WAN (皆是GbE LAN)、電源插孔、電源鈕、重置鈕,讓用戶可以連接最多4台電腦,若是搭配AiMesh來連線,亦可透過有線網路回程,讓多台Router之間的無線網路傳輸更穩定、同時也能使用更多無線網路頻寬。 至於內部規格方面,RT-AX92U共內建6組天線(包含內部x2,外部x4),其中2.4GHz為2T2R設計、5GHz-1為2T2R,而5GHz-2則是4x4設計。裡面採用的是Broadcom BCM4906處理器(雙核心、1.8GHz),搭配256MB的快閃記憶體(存放韌體)與512MB的記憶體(開機運作使用),提供路由器充足的運算與存取空間。 在效能方面,RT-AX92U提供AX6100等級的傳輸速度(11n 256QAM的400Mbps +11ac的867Mbps +11ax 5GHz的4804Mbps = 6071Mbps),讓大檔案傳輸也能在幾秒內完成。此外主打的重點之一,就是其AiMesh技術不僅能與自家的RT-AX92U串在一起,更可向下相容與其他11ac路由器組成Mesh網路,因此若您有先前的11ac AiMesh路由器,也是能跟這次的11ax AiMesh路由器串起來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華碩產品在黑科技方面的展現。 接下來介紹華碩路由器的使用介面,基本上華碩自家的RT-xxxx系列路由器,都是使用同一種介面。左方是主選單,右邊則是細節設定內容,並可設定成繁體中文,加上有提供簡易設定,以及ASUS Router行動版本App可以輕鬆透過手機或平板來設定路由器,讓就算是新手也能快速設定完成。 首次設定時,只要利用網路線連接電腦和路由器,就可以開啟網頁瀏覽器來連接到router的Web設定頁面 (出廠值是連到 192.168.1.1,或是輸入 router.local 即可),設定好基本的項目之後,即可開始作用,後續只要連到 router.asus.com 然後登入管理者帳號(一般都是admin)之後,即可進入ASUS無線路由器的主畫面,以檢視與設定各項功能。一般主畫面都可以直接看到對外網路(WAN)的連線狀態、無線網路的安全層級/SSID名稱與授權方式、區域網路IP與LAN和WLAN的MAC位置,並可顯示出已連線的裝置(用戶)數,USB 3.0/2.0埠的連線裝置,以及AiMesh使用狀態。 在網頁使用介面中,各種路由器的必備細部設定皆應有盡有。值得注意的是,華碩路由器提供趨勢科技的防毒軟體,可以阻擋病毒、木馬與異常封包,以保護使用者上網安全。再加上AiProtection監護人控制以及隱私權防護系統,可保護隱私安全,並提供網路分級的安心上網環境。 再來是Game Boost,可以設定WTFast GPN(玩家私人網路)以進行路由優化來獲得高效路由路徑,或是設定LAN Boost來提升區網的傳輸品質與性能。至於USB相關應用,則可以在USB埠接上儲存裝置或印表機,來設定成個人或家庭專屬的檔案/FTP/多媒體/印表機/Mac備份伺服器,以便在家庭任一個角落使用這些資源,亦可透過Asus Ai Cloud手機App來透過網際網路存取這些資源,在外也能使用自己所打造的個人雲。此外更可連接4G數據機或手機,來進行網路分享,就算固網臨時斷線,也能使用。 在進階設定網路方面,像是IPv6、VPN(IPSec、PPTP、L2TP、OpenVPN)、IP管理(DHCP、DDNS、Port Forwarding)等,都一應俱全。LAN與WAN的設定部份也非常齊全,包含支援雙WAN (可一組設定固網,一組設定4G行動網路,以做為備援),以及虛擬伺服器等等。當然智慧流量管理以及流量分析功能,也可以協助管理者來分析與管理使用者的流量,來進行各種安全控管! 至於新的Alexa & IFTTT,則是可以透過簡單的語音指令來操控華碩路由器,不過這項功能目前僅限於部份歐美國家使用,且僅能支援英文,因此還是先改使用IFTTT (If this then that)吧!這個功能可以設定當符合某些條件下,就觸發一些事件。例如可以設定當你在玩遊戲時,路由器就自動開啟LAN Boost功能,或者是當你家小孩連上家裡路由器時,就送個Email/簡訊,或是打電話給你。只要按照說明頁來設定,即可輕鬆打造智慧家庭的網路使用環境! 至於其他設定功能,以及AiMesh的原理與相關設定,可參考,這裡不再贅述。 在路由器的各種設定項目中,值得注意的,就是無線網路方面的設定,第一個設定預設是啟動Smart Connect功能,此時2.4GHz與5GHz(甚至5GHz-2)頻段是採用相同SSID與密碼來設定,裝置端在連線時也會自動判別是哪種頻段而連線。至於5GHz-2頻段(Wi-Fi 6)則是當RT-AX92U單機使用時,這個頻段也能開放使用,要是您開啟多台Router來組成AiMesh網狀網路時,則5GHz-2這個頻段則是會預留給AiMesh使用,以做為內部專屬無線傳輸骨幹通道(Dedicated Wireless Backhaul,dwb),其SSID則會隱藏起來,並在後面加個dwb的字樣。 平常時AiMesh的Router與各Node之間,是透過5GHz-2 (802.11ax,Wi-Fi 6)的無線專屬通道來進行高速傳輸,讓資料能夠快速在各Node間遊走,這時候使用者透過2.4GHz或5GHz (802.11ac或802.11n)連線時,依然能夠享受到最快速的無線傳輸速度。當然您也可以將Smart Connect功能關閉,此時即可分別設定2.4GHz、5GHz、5GHz-2這三個頻段的不同SSID與密碼。以下就是對應的設定說明表。 ▼表 Smart Connect在單機或多機下的頻段設定畫面比較表 亦即,RT-AX92U單台使用時,在Wireless的設定中,5GHz-2這個頻段是可以自由使用的。若開啟AiMesh系統之後,路由器自定會將5GHz-2這個頻段設定為dwb (Dedicated Wireless Backhaul,專屬無線骨幹通道),並隱藏起來,以做為兩台或三台Router之間無線傳輸的高速公路之用。當然你也可以將支援11ax的裝置強行連入這個dwb的通道,以分食掉裡面的4804Mbps頻寬。以下的測試中會再詳細說明。 這次PCDIY!同樣以「跨室內區域」與「室內外延伸」的兩個場景,來進行測試RT-AX92U 2 Pack套裝組的效能。將RT-AX92U其中一台當成AiMesh Router,放在4F辦公室的座位旁邊,並將WAN埠連接到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40M)數據機,做為對外與辦公室整體的路由器主機。接下來,再將另一台RT-AX92U當成AiMesh Node,放在會議室靠外窗的地方,以進行兩種場景測試。 先說明這次的測試軟體,包含使用Speed Test來測試Internet (對外網際網路)的傳輸速度,這部份因受限於中華電信光世代的頻寬,因此下列的效能實測不會超過100Mbps與40Mbps。接著測試Intranet(對內網路)的傳輸速度,我們透過FTP Cake來下載區網內的一個2.0GB的檔案(Ubuntu 19.04 x64的官方ISO檔案),必要時還會加測一個下載6.53GB的檔案(Windows 10 1903 x86+x64的官方ISO檔案),來測試下載時間與平均傳輸速度。至於手機則是使用Samsung Galaxy S10+ (目前唯一支援Wi-Fi 6標準的手機)測試。 第一部份的「跨室內區域」測試,主要分成:(A)筆者辦公室座位區,距離Router約1公尺,此時使用手機來連到RT-AX92U Router上,並以各種頻段(2.4GHz、5GHz與5GHz-2)來進行測試,在這個情況下,效能表現是5GHz-2 > 5GHz > 2.4GHz。 再來移動到(B)處,也就是門口處,此時距離RT-AX92U Router大約8公尺,這時候也以各種頻段來進行測試。整體效能稍比在(A)處慢一些,至於2.4GHz傳輸6.53GB大檔案實在太慢,因此就不進行測試。效能表現一樣是5GHz-2 > 5GHz > 2.4GHz。 再來移動到(C)處,也就是靠近RT-AX92U Node大約1公尺處,此時手機會連到這台Node,這時候也透過三種頻段來測試效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5GHz 11ax部份因為本身做為Router與Node之間的無線Backhaul,因此當手機也以11ax模式連入時,會造成效率降低,使其測試成績不如單純以5GHz 11ac模式來連接時還要好。效能表現變成是5GHz (11ax) > 5GHz-2 (11ac) > 2.4GHz。 最後再動身移到(B+)處,此時手機連到的是RT-AX92U Node上,距離大約5公尺,然後使用三個頻段來連線測試,整體成績稍比在(C)處還差一些。效能表現一樣是5GHz (11ax) > 5GHz-2 (11ac) > 2.4GHz。 接下來,第二部份的「室內外延伸」測試,則是出外連線,以測試RT-AX92U Node的穿牆效果,以及Backhaul的資料載運實力。先從(D)處開始,也就是在1F室外,離RT-AX92U Node大約20公尺。此時同樣以手機分別以三個頻段來測試。發現在5GHz 1ax時,反而傳輸速度比(C)的狀況還好一些,而5GHz 11ac的傳輸效能就降到16MB/s,此時傳輸2.0GB的檔案需要花到2分鐘以上,但整體表現卻是比5GHz 11ax的模式好很多! 至於移動到(E)處,也就是1F室外下的馬路另一端,離RT-AX92U Node大約30公尺。此時同樣以手機分別以三個頻段來測試。這時候,2.4GHz連線速度降到非常慢,而5GHz還是擁有不錯的成績,在室外的馬路另一邊還能下載2GB容量的檔案並在3分鐘內完成,而5GHz 11ax傳輸也不錯,3分半即可搞定。 以上(D)和(E)的效能表現,一樣是5GHz (11ax) > 5GHz-2 (11ac) > 2.4GHz。透過上述的結果可以發現,當您連到AiMesh Node時,最好還是使用11ac模式,來取代11ax模式(因為會搶食Backhaul的頻寬)。 以下就是本次測試的數據表。 ▼表 本次測試的RT-AX92U擺設地點,與使用各頻段的各種測試數據 (紅字代表最佳效能) 整體測試下來,可得知當今Wi-Fi 6 (11ax)的Router,覆蓋面積更廣,傳輸效率更高。以單台Router連接時,可以擁有比Wi-Fi 5 (11ac)快將近40%的效能。若因為室內空間大,需要多台Router組成Mesh網路環境時,就可以選擇這次的華碩RT-AX92U 2台裝的產品,其可應用11ax的快速傳輸優勢,來建立Mesh網狀網路所需要的超高速專屬骨幹 (4804Mbps),讓無線訊號覆蓋的地方,都能享有在11ac或11n模式下的超高速傳輸效果。 若您有Wi-Fi 6 (11ax)的裝置(例如筆電或手機),在單Router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以11ax的頻段來連線,充分享有最高速度的傳輸效果。若在多Router的情況下,由於RT-AX92U的5GHz-2頻段自定用來當成骨幹,因此有外來的11ax裝置連線時,自然會有些頻寬會分食掉,使得各Mesh節點之間的傳輸效率下降,建議還是以11ac模式來連線,以達到多人同時擁有高速傳輸的需求。若您真的需要在Mesh環境下完全獨享11ax的超高速4804Mbps頻寬,那麼還可以選擇旗艦級的,其提供兩組11ax的5GHz頻段(1個頻段對外使用,另1個頻段為內部骨幹),可以滿足這類使用者的需求。 整體而言,華碩RT-AX92U 2 Pack無線網路組合,可以幫助超大室內空間提供完整的無線訊號覆蓋,且只要2台11ax規格的路由器,即可取代傳統3台11ac的路由器,加上其AiMesh系統也能相容於先前的11ac路由器,讓無線訊號覆蓋範圍更廣,以達到何時何地都能快速傳輸,GB等級的大檔案傳輸也能快速秒殺,值得商用辦公室與高階玩家們選購使用。 產品型號:RT-AX92U (2台套裝組合包) 產品等級:AX6100 (400Mbps + 867Mbps + 4804Mbps) 主處理器:Broadcom BCM4906 1.8GHz, 2 cores 記憶儲存:256MB Flash+512MB RAM 按鈕設計:重置鈕、WPS鈕、開關鈕 指示燈號:電源、WAN、LAN、2.4GHz Wi-Fi、5GHz Wi-Fi、5GHz Wi-Fi 2 (由右至左) 連接孔位:GbE WAN埠 x4 + GbE LAN埠x4,另有USB 3.0、USB 2.0埠各一 無線網路:支援11n 256QAM (400Mbps)、11ac (867Mbps)、5GHz 11ax (4804Mbps) 天線設計:內建x6 (內部x2,外部x4) – 2.4GHz 2x2,5GHz-1 2x2,5GHz-2 4x4 覆蓋範圍:高達150坪全屋覆蓋 大小尺寸:15.5 x 15.5 x 5.26 mm (不包含天線高度) 官方保固:3年保固 故障直接換新,0800全省免費到府收送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13,990元 (2台裝)
-
輕量外型、旗艦級效能!全新ROG Zephyrus S GX502更輕更小更強悍
華碩旗下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不斷以突破自我、沒有極限為目標,自推出Zephyrus「西風之神」電競筆電後,便不斷在該系列筆電上推陳出新,創造新巔峰。這次伴隨著Intel推出最新的Core-i9行動版處理器,西風之神再度有了新突破,ROG推出全新一代西風之神Zephyrus S GX502(下稱GX502),除了外觀上突破Zephyrus GX501機身大小以及外觀設計概念以外,也為了因應玩家有商務上的需求,因此外型較以往的西風之神電競筆電低調的多,但內部的硬體規格給得很頂級,GeForce RTX 2070顯示卡加上32GB記憶體和1TB SSD,不管玩家是要用來打Game還是工作,都能輕鬆滿足需求。 小編在GX502上市後不久就收到筆電,這次的硬體規格太好,加上外型上的新設計讓小編一直很期待這款新西風之神的到來,馬上就來幫大家開箱囉! GX502這次因應Intel九代i9處理器和NVIDIA RTX顯示卡的規格,將GX502從裡到外重新調校了一番。GX502機身重量僅2kg、厚度則是只有18.9mm,這樣的機身甚至已經快接近商務筆電的輕薄度,GX502 比典型的 15 吋筆電薄 25%、輕 42%,這主要都得歸功於這次機殼採用鋁鎂合金打造,不只比一般單純使用鋁金屬的筆電還要輕,但卻同時也保有日常所需的強度和耐用性。 先來看看上蓋部分,GX502筆電依然維持西風之神系列象徵性地位的雙刀流髮絲紋設計元素,不過GX502相較於GX501的設計概念,顯得更加低調許多,髮絲紋的高階精品設計質感還是不可少的,對於商務人士來說,髮絲紋設計即是精品質感。配色上全機雖然都是「黑色」,但設計師打造出不同層次的黑,GX502遠看和近看所呈現的線條都不同,著名的ROG信仰之眼也從原先GX501未開機時即為紅色、改成開機後才會有紅光的低調銀色信仰之眼。 螢幕的部分這次搭載15.6吋FHD IPS面板,螢幕更新率為144Hz,最高規可支援到240Hz,反應時間為3ms,並且支援G-Sync技術。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加上正面並未設置前置攝影鏡頭,使得螢幕的沉浸體驗非常不錯,對於電競玩家來說,都可說是當前主流的高階旗艦等級的流暢體驗。 另外,為了準確顯示螢幕色彩,並且因應商務人士或影像處理工作者所需,這次GX502也具備100% sRGB色域表現,並且獲得Pantone校色認證,能為專業人士提供準確的色彩呈現。若商務人士有需要使用前置鏡頭的話,也可選購外接的FHD攝影機提供1080p@60Hz的穩定輸出,比起常見的筆電前置鏡頭更清晰、更流暢。 鍵盤的部分,按鍵本身的敲擊手感不錯,採用的是背光的孤島式按鍵,具備N鍵防衝突功能,同時每一顆按鍵都可自訂RGB燈效,並且支援Aura Sync效果。觸控板移至鍵盤下方,並在鍵盤右側放上文書常用的Fn鍵和PageUp、PageDown等按鍵,鍵盤左上方則是有獨立的多媒體鍵和對應Armoury Crate軟體的獨立按鍵,GX502也採用新的軟觸感噴漆覆蓋置腕區,讓C面減少指紋沾染的可能,讓筆電C面鍵盤整體的配置顯得更加乾淨。機構方面,GX502除了前文所說的鋁鎂合金材質以外,C面部份採用較堅固的蜂巢式架構,讓鋁鎂機殼在提供輕薄度的優點下,也能維持堅固的耐用性。 觸控板面積相較於上一代GX501提升不少,使得整體的操作得以更加流暢。 電競筆電的散熱是影響效能表現的關鍵,GX502除了採用西風之神系列的獨家AAS主動式空氣力學系統,開啟額外通風口使氣流增加22%以外,內部也使用多達六跟熱導管,以及四組散熱片共計多達205個散熱鰭片的輔助,強化整體的散熱能力,並藉由兩組風扇扇葉數達83片的雙風扇設計,強化整體的散熱效率,進一步讓GX502可以維持穩定的效能表現。 硬體規格效能部分,GX502搭載Intel Core i7-8850H處理器,採6C/12T配置,基礎時脈2.6GHz。顯示卡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2070標準版,同時記憶體部分搭載32GB DDR4-2666MHz,搭配1TB的M.2 NVMe PCIe 3.0 SSD,最大話滿足玩家和商務人士的需求。 硬碟部分搭載M.2 NVMe PCIe 3.0 1TB SSD,並且支援RAID 0模式。 電池續航力方面,電競筆電的電池續航力一向是為外人詬病的缺點,一般筆電若是搭載G-Sync模式的話能提供強力效能、但犧牲續航力;若是搭載Optimus模式的話則是以犧牲效能的前提下提高續航表現,但這次ROG利用獨特的GPU-Switch技術,讓GX502可以自動根據當前工作環境切換G-Sync模式和Optimus模式,進而提高整體的電池續航力,官方數據最高可達到8小時續航。 小編找了當前多款熱門遊戲包含《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極地戰嚎 破曉》、《全境封鎖2》以及《虹彩六號》作為標準,所有遊戲畫質都調整至最高畫質,實際利用內建跑分進行測試,將GX502的實際遊戲FPS表現量化給玩家們參考。另外,《古墓奇兵暗影》也有另外以最高畫質下進行輕度即時光線追蹤效果的FPS測試。 GX502搭載ROG Armoury Crate軟體,可以在軟體中查看各項筆電目前的基本資訊,包含像是CPU頻率、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使用狀況、負載等等,或是風扇的轉速和顯示卡頻率、負載等資訊,並且提供多種預設的系統模式,方便玩家隨時針對不同需求快速切換。 除了基本的設定以外,Armoury Crate也提供應用商店和焦點新聞的頁面,讓玩家可以另外下載其他軟體使用和隨時更新ASUS、ROG相關新聞。 整體來說,ROG Zephyrus S GX502成功突破ROG自我的極限,GX502外型上使用窄邊框設計後使得整體的視覺效果更加優秀,再加上採用鋁鎂合金和蜂巢式架構設計後,讓GX502即使機身縮小、但機殼強度不減,同時在外型上的設計「遠看低調、近看奇妙」,也給人隱藏版的低調霸氣感。內裝上,這次搭配Intel第九代新處理器和RTX 2070標準版顯示卡後,GX502如虎添翼,效能大幅強化,再搭配內部的軟體輔助,使得GX502達到工作、遊戲兩相宜的西風之神新巔峰。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Seagate BarraCuda 510 512GB feat. FireCuda 510 1TB實測開箱,創造完美儲存體驗超快存取無界限固態硬碟!
隨著SSD(固態硬碟)的速度不斷提升、容量也大幅增加、再加上價格已經落到玩家可以接受的區間等因素之下,越來越多的玩家已經轉投SSD的懷抱,這包括了將原本電腦中的舊式傳統硬碟改成採用SSD作為主要系統安裝碟(升級)以及新組裝電腦就直接選用SSD當成主硬碟使用,以現有的硬碟機市場狀況來看,全面轉進SSD架構早已是玩家普遍的認知了。 早先由於SSD剛推出的價格昂貴而且容量偏小的情況下,預算較充裕的玩家才會選用(甚至因為容量小、所以買2顆直接做RAID 0,容量加總又能加速),但當時的傳統硬碟機(HDD)的性價比還是較佔優勢,且容量明顯大上許多,如何在兩者之間做選擇的確讓當時的玩家糾結不少心思,考慮口袋深度與實際的容量需求,想要同時兼顧兩者的特點也促使了「混合碟」的誕生,這樣的創新思維則是來自於硬碟機的全球知名大廠Seagate希捷科技,結合SSD的快速讀寫與HDD的高容量特色,在SSD尚未全面普及化以及價格仍居高不下的那一段時間,玩家可以擁有折衷的選擇權,至少魚與熊掌可以兼顧。 時至今日,隨著SSD的不斷更新,採用的NAND從SLC、MLC、TLC甚至是現階段的QLC架構,容量也從30GB/40GB一路走向現在的512GB、1TB、2TB,更不用說價格已經是相當親民,上網可以看到2.5吋版本的SSD 128GB連500元都不到,SSD的單1GB價格與HDD已經相去不遠,面對這樣的趨勢,Seagate當然也對應了不同類型的產品線來因應,在內接式的部分一共推出有3個系列,分別是BarraCuda、FireCuda以及IronWolf等。 Seagate在SSD上面的發展其實早在去年就已經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包括也推出了對應消費性市場的BarraCuda 2TB版本的2.5吋規格,甚至外接式SSD的部分也推出有精緻小巧易攜帶的Fast SSD 1TB Type C版本,在一片SSD的潮流中並沒有缺席;而因應目前SSD已轉進M.2架構的需求,內接式SSD的系列也重新做了定位上的調整,分別有:走升級、筆電與超輕薄專用的BarraCuda SSD,以電競及效能為主訴求的FireCuda SSD,還有就是專注在網路附加儲存裝置的IronWolf SSD等三個系列。 其中的BarraCuda與FireCuda SSD就有推出對應M.2 NVMe的版本,而且BarraCuda SSD有2個規格架構,包括原有的2.5吋/SATA版本以及新登場的M.2,使用者可以依據需求來選用,至於FireCuda SSD則僅推出M.2架構,定位在玩家等級、容量也達到2TB,想一次把多款3A大作全裝在一起肯定沒問題。 接著就來搶先體驗一下最新版本的BarraCuda 510與FireCuda 510這兩款PCIe NVMe M.2 SSD吧! 這兩款後綴型號都是510的M.2 SSD如果光從外觀上看,大概也就是以上頭的標示貼紙來作判別,慣用的代表色則是BarraCuda的綠色與FireCuda的紅色,介面架構都是PCIe Gen 3 x4 NVMe,只不過BarraCuda採單面、FireCuda則是雙面配置,因此在FireCuda 510的另一面可以看到有貼上大大的FireCuda字樣,底下還有標上Gaming,而BarraCuda 510的另一面則就乾淨多了;至於兩者的容量也有差異,BarraCuda 510為512GB、FireCuda 510則是1TB,下面我們再來看細部的顆粒與實際配置。 這兩款510版本上頭並沒有配置或加裝散熱片,適用於主機板或筆電內部安裝,撕開上頭的標示貼紙就可以看到這兩款版本的布局配置,先來看雙面設計的FireCuda 510吧~ 撕下兩面的標示貼紙,可以看到FireCuda 510採用了自家的Seagate STXYP016C031這顆控制晶片,位置偏中間,左右各是NAND快閃記憶體2顆與快取記憶體1顆,正反面皆配置一組,所以等於FireCuda 510一共採4顆NAND搭配2顆快取記憶體的組合模式;NAND快閃記憶體是TABBG55AIV這一款Toshiba BiCS3 3D 64層TLC顆粒,具備有循序讀寫快速的特色,而快取記憶體則是採用了SK Hynix H5AN4G8NBJR UHC這顆DDR4-2400、512MB的版本。 BarraCuda 510除了控制晶片與FireCuda 510相同之外,快取記憶體也是同一顆SK Hynix版本,不過因為只有單面配置,所以只有1顆,容量為512MB;NAND採用的規格上也是Toshiba 3D 64層TLC,不過型號則為TCBBG55AIV,屬於2019/4月之後新添加的版本,單顆容量也是256GB,總配置為2顆、總容量為512GB。 基本上這兩款M.2 SSD在設計上差異並不大,定位在高效能的FireCuda 510透過更大的容量與雙倍的快取記憶體,有助於在效能上的表現會比BarraCuda 510要更優異,這從官方的讀寫速度等資訊就能得窺一二。 依照官方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到在FireCuda 510的部分,讀寫速度為3,450/3,200 MB/s、IOPS則是有620/600K(1TB),總寫入可達1300TB(1TB),而BarraCuda 510則是提供了讀寫速度達3,400/2,180 MB/s(512GB)以及IOPS 350/530K(512GB)的表現,總寫入也可達320TB,對使用者來說,搭配上高達5年的保固,應該足以應付玩家的各項儲存需求。 面對SSD的價格不再像以往那樣的高不可攀,隨著價格更親民、容量更提升的情況下,另一項採購指標當然就是效能表現囉!到底產品強不強、上機實測就知道了,這次採用的平台以Intel架構為主、選用Core i9-9900K搭配Z390主機板,下面就來仔細瞧瞧Seagate這兩款SSD在各項測試軟體上面的表現。 開測之前,先透過CrystalDiskInfo驗證一下這兩款版本的ID;從偵測的截圖可以看到這兩款M.2 SSD的資料,全新版本、使用次數與累計讀寫都是從0開始,起始溫度也都維持在40度以下,兩款版本的介面規格皆為NVMe 1.3以及 PCIe Gen 3 x4,100%健康狀態。 第一發測試就先來瞧瞧在CDM下的表現。定位Gaming的FireCuda 510的讀寫效能表現高達3461.7、3232.7 MB/s,而BarraCuda 510則也有3466.4、2273.3 MB/s的成績,這部分比官方的數據還要來的高,以目前高階M.2 SSD的平均效能水準來看,FireCuda 510已經擠進最頂尖的序列中,即便是BarraCuda 510也表現不俗,雖然寫入速度稍遜色於自家大哥FireCuda 510,但讀取速度根本與FireCuda 510不相上下,以在CDM上測試結果可以達到讀寫3400、2200 MB/s水準來看,也凌駕許多中階版本的M.2 SSD了,就算拿來當成效能版的主硬碟也毫不遜色於其他廠商力推的版本。 換到ATTO的測試下,是否也有不錯的表現呢?FireCuda 510的最高讀寫達到3200、3020 MB/s,而BarraCuda 510則是3170、2670 MB/s,兩者的讀取速度大約都有達到3200或接近3200MB/s,寫入的部分FireCuda 510有破3000MB/s、BarraCuda 510則表現更超越原本官方數據的2180直接高達2670MB/s,果然不能小看BarraCuda這隻超猛的梭魚啊! 在AS SSD這項測試中可以看到連同Compression與Copy(壓縮與複製)的效能表現,先來看看FireCuda 510的部分;實測的數據在讀寫兩方面都有接近3000MB/s,讀寫分別為2863.12、2706.25 MB/s,但是注意一下,總和評分高達6523,這部分反覆數次的測試下都是大致坐落在6500分左右,想比較跟其他廠商的高階版本差多少嗎?可以參考站上先前剛做過的21款SSD綜合評比,就知道Seagate這次的FireCuda 510到底有多厲害了!(21款SSD綜合評比請參考此處→) 主角換成BarraCuda 510其實也同樣的表現不凡,讀取速度達到2894.96MB,與大哥FireCuda 510差不多,但寫入2145.25MB/s的部分就基本上接近官方的數據了,總和評分的部分也相當不錯有5501分,從測試上的表現來看,新出爐的這兩款M.2 SSD版本可以說是相當犀利,可望挑戰市場的高階SSD寶座,看來Seagate在SSD的領域算是後發先至,直接登上現階段的頂尖行列。 在Anvil's的測試部分通常數據就沒那麼浮誇,不過FireCuda 510仍舊有2520.62、2381.40 MB/s的讀寫表現,IOPS也有630跟595的成績;BarraCuda 510則是略低一些些,讀寫分別為2405.17、2183.37 MB/s,IOPS則是601與545,算是緊追在大哥的身後,就算拿來定位在Gaming效能面上,應該也是嚇嚇叫才對。 看看在TxBench上面的測試就發現與官方數據差不多,FireCuda 510讀寫有3338.685、3052.035 MB/s,BarraCuda 510則是3335.112、2283.379 MB/s,接連著幾個測試測下來的結果不難發現,這兩款的差別僅僅只是BarraCuda 510的寫入略低一些,而不論哪一款版本都能夠提供玩家相當優異的讀寫速度,如果是原先使用2.5吋版本SSD的朋友,要是主機板有支援M.2架構的話,真的可以換成BarraCuda 510了,效能提升至少3~4倍(寫入),而一般最直接影響的讀取速度更是提升了5倍以上,更不用說是還在用舊式傳統硬碟機HDD的龜速了,直接提升20~30倍以上,絕對是超有感。 除了在效能上透過多項的測試軟體來做過確切的硬體驗證之後,在軟體方面Seagate也沒有落下;獨家的SeaTools就是專門針對硬碟分析與檢測的軟體,具備硬碟健康狀態監控以及效能監控等功能,還能夠做韌體與軟體更新,隨時讓玩家掌控硬碟狀態,只要上官網就能輕鬆下載並安裝。(記得選用SeaTools SSD GUI圖形介面版本) 有兩種介面外觀可以選擇,標準Seagate綠色風格以及效能取向的FireCuda火紅版,玩家可以依偏好來選用,透過全新圖形化介面可以看到上面的FireCuda 510直接就能查看到有關型號、容量、狀態、目前使用量、即時溫度、總寫入資料量等訊息,其中的Drive Detail選項也提供了更多有關SSD的相關資料;介面的基本選單上也有其他功能與設定可供玩家使用,在Operations選項中可以看到有韌體升級、資料抹除、自我檢測等等功能模式,玩家可以依照需求來做功能的執行,這裡的介面呈現也分成綠色版與紅色版的設計差異,紅色版為圖像化設計、綠色版則是小圖示加上文字說明。 SeaTools SSD軟體除了GUI圖像化版本方便使用之外,也提供有CLI版本,如果習慣工程模式的玩家也可以下載來試試看! 從硬體配置到效能測試、搭配上獨家軟體,可以看出Seagate在SSD領域上的用心與專注,總結一下這兩款SSD的特點,BarraCuda 510的定位在「快速、可靠、多重功能」,的確,從表現上可以看到效能的確相當不錯,對於現有採用舊式硬碟或是2.5吋的使用者,拿來做升級絕對有超明顯的速度體驗,最大達512GB的容量也能提供大部分使用者作為主系統硬碟的需求,而且高達320TB總寫入資料量、180萬小時的MTBF與5年保固更是提升了產品的可靠度與耐用性,升級換新、提升速度等需求,都能透過BarraCuda 510達成,提供了玩家在多工效能與應用程式的高效能表現,相信會是BarraCuda 510的完美使命。 專注效能需求的FireCuda 510則是提升了讀寫速度與容量,高達3400/3200 MB/s的讀寫速度與最高可達2TB的超大容量,玩家不用擔心遊戲每次都只能裝1、2套的選擇糾結,一次就能將多款3A大作通通包了,同樣也具備180萬小時MTBF、5年保固,而且總寫入資料量更高達1300TB(1TB版本)/2600TB(2TB版本),可靠性與耐用度更是無庸置疑,不僅針對遊戲玩家,更是專業創作人士的必備儲存聖品,畢竟高速循序讀寫速度與高IOPS效能,有助於對影片串流的寫入與讀取穩定性,想要確切解決檔案處理速度的問題,FireCuda 510將會提供絕佳的真實體驗。 在面對SSD已逐漸成為玩家儲存首選的同時,Seagate新推出的這兩款NVMe PCIe Gen 3 x4 M.2 SSD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優勢,更不用說還有獨家的Rescue資料復原服務可供選擇,免去了SSD的救援困擾,如果玩家正打算尋找最佳的儲存裝置,那相信BarraCuda 510與FireCuda 510將會是協助您在高速讀寫世界無盡暢遊的絕佳助力。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LDyWCHbJM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鋼鐵般千錘百鍊、ASRock Z390 Steel Legend主機板實測
華擎(ASRock)在今年CES 2019時推出旗下主機板新系列「Steel Legend」,主打有如「鋼鐵傳奇」般的堅固耐用,在外型上主打前衛外觀和耐久用料,獲得市場的不錯好評,早前率先推出的是B450 Steel Legend入門級主機板(下稱Z390 Steel Legend),現在華擎再接再厲,將Intel Z390晶片用上Z390 Steel Legend主機板,同樣以耐久用料與經過可靠測試的長久使用壽命為特色,鎖定重視產品耐久度的中階價位市場。 「Steel Legend」鋼鐵傳奇系列設計原意在於提供玩家堅固耐用、壽命更久、且性能也可靠的主機板,因此在該系列主機板中用上各種高級好用料,同時也支援華擎獨家的Polychrome SYNC燈效設定,可同步其他同樣支援該燈效設定的產品。小編就來帶玩家們細細觀察一番囉! 為完整展現Z390 Steel Legend的全部效能,小編也使用目前常見的多種跑分軟體包含3DMark、PCMark 10等等作為標準,並且搭配熱門的數款遊戲作為實際遊戲FPS的測試標準。另外,為因應Z390 Steel Legend對應的也是Intel較高階的處理器版本,因此本次的測試平台也會以高階的硬體如Intel Core i9-9900K和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等作為測試平台的規格進行測試,並將Z390 Steel Legend與之搭配時展現的最佳效能展現給玩家們參考。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記憶體:TEAMGROUP T.FORCE XCALIBUR DDR4-3200MHz 8GB x 2 SSD:Intel Optane SSD 905P 480G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1809 GeForce驅動版號:430.64 WHQL Z390 Steel Legend主機板的BIOS設定延續華擎BIOS簡單明瞭的介面,所有功能一目了然,就算對BIOS設定不熟悉的玩家也能輕鬆搞定。 華擎推出的Steel Legend鋼鐵傳奇系列,主打使用高階好用料,提供玩家堅固耐用、壽命長久的主機板系列新選擇,不僅如此,就連外型上都是以銀色的強硬硬派風格作為點綴,完整呈現「鋼鐵」般的強韌特性。而在內部硬體規格上,作為Z390系列主機板,同樣也能徹底解放第八代和第九代Core系列處理器,強化玩家整體的使用體驗。另外,相較於華擎自家頂級的太極系列(Taichi)主機板,鋼鐵傳奇的價格相對會親民不少,讓華擎能夠再度以高C/P值的選擇,提供玩家主機板的新選擇。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
好手感的新選擇、ADATA INFAREX M20滑鼠開箱試用
由ADATA推出的INFAREX M20滑鼠是隸屬於其電競品牌XPG旗下,INFAREX M20外型上容易讓人直接聯想到微軟推出的IE3.0滑鼠,是適用右手人體工學的手感,而且適合手掌較大的玩家,同時整體的重量也比一般電競滑鼠重一些,達到160克,這在玩設計遊戲時開瞄準鏡追敵人時,能夠有比較穩定的瞄準畫面,但同時若是用來當作一般使用的話,則是會稍微感覺到一點沉重感。 M20滑鼠的手感極佳,左右兩側皆有做符合人體工學的彎曲設計,長時間使用時不易感到痠痛,同時也使用親膚材質,避免手指磨損造成的不適感,不過小編個人習慣的問題,操作時會有將滑鼠拿起來滑動的小動作,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習慣,但親膚材質極佳的觸感之下帶來的就是較滑順的外表,因此有時候會有手滑的現象,但這點就因人而異了。 硬體規格的部分,內部搭載2000萬次點擊的OMRON微動開關,光學感應器固定可調整範圍為400 / 800 / 1600 / 3200 / 5000DPI,另外,M20較貼心的一個設計是在滑鼠底部可以直接調整250/500/1000Hz三檔回報率,另外M20滑鼠本身有多色循環燈光在底盤、尾部、滾輪中,不過這個燈光的開關同樣也位於滑鼠底部,可以直接手動將其關閉,避免黑暗中過於閃眼的可能。 滑鼠按鍵的部分扣除調整DPI設定鍵的話,另外還有左右鍵、中鍵、左側雙鍵共五鍵可按,連接線材的部分是使用1.8米編織線材,並且附魔鬼氈整線帶,收納線材時滿方便的,連接埠則是USB鍍金接頭。 這次ADATA INFAREX M20優雅的外型配上極佳的手感令小編非常印象深刻,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滑鼠大多都主打輕小,但這對於手掌較大的玩家來說其實用起來是很不舒服的,因此,ADATA這次推出的M20基本上可以滿足手掌大玩家們找滑鼠的痛苦,而在硬體規格方面,不管是400~5000 DPI的高調整範圍,亦或是RGB燈效的設計,其時在各方面都提供電競玩家們新的極加舒適手感選擇。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DATA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
「A+N」入門高C/P首選,ASUS TUF Gaming FX505DU電競筆電剽悍來襲
華碩近期發表兩款新的入門級電競筆電:ASUS TUF Gaming FX505 / FX705,前者為15吋、後者為17吋。TUF Gaming系列電競筆電一向主打的是平價等級的入門玩家首選電競筆電,而FX505/705雙筆電系列產品有過多次改版,先前的版本是AMD的版本,該筆電搭載AMD Ryzen處理器和AMD Radeon RX系列顯示卡。 而這次推出的FX505和FX705新機則是ASUS旗下首款搭載AMD Ryzen處理器及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顯示卡組合的電競筆電,並且搭配最高120Hz螢幕更新率的IPS FHD螢幕,讓玩家能夠以經濟實惠的價格獲得優秀的遊戲體驗。這次小編收到的TUF Gaming筆電具體型號是FX505DU,至於其效能表現如何,就讓小編來迅速帶玩家們「匹乓」(台語:聞香)囉! FX505DU的外型極具質感,上蓋配色是「戰斧黑」的色系,以低調的黑鉻色鋁金屬材質搭配噴砂外裝,並且放上金色的「ASUS」LOGO,不只增加品牌信仰,同時也為FX505DU帶來高階精品的氣息。 此外,上蓋也採用FX系列的放射X狀外型設計,給人非常硬派的外放風格,但卻又有低調內斂的氣息感,讓喜歡玩遊戲的電競玩家即使要將FX505DU帶出門也能很有質感,這也應證了TUF Gaming的系列定位。 翻開筆電內部,這次FX505DU螢幕採用15.6吋FHD IPS面板,具備170度的廣視角,邊框用上ASUS獨家的NanoEdge設計,邊框厚度最薄處僅6.5mm,有效降低機身大小,整體的視覺沉浸感非常優秀。 來到筆電的C面鍵盤部分,視覺上以垂直髮絲紋設計為主,創造出精品般的質感特色,觸控板左右兩側有特殊稜角設計的區塊,該區塊以水平髮絲紋設計為主。在右側還印上有「TUF GAMING」商標,整體外型的設計給人一種硬派氣息濃厚的風格。 來看看FX05DU筆電的其他周邊配件吧!除了主要的充電線和變壓器以外,箱內還有一TUF Gaming背包,以及TUF Gaming M5電競滑鼠,TUF Gaming給的誠意十足阿! 在看效能測試結果之前,容小編快速介紹一下這次FX505DU的重點硬體規格。處理器搭載AMD Ryzen 7 3750H,記憶體為8GB DDR4-2400,最高可達32GB。顯示卡的部分則是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兩者的結合將能為玩家帶來新一波高C/P電競筆電選擇。 實際遊戲測試方面,小編找了《虹彩六號》以及《天命2》兩者作為演示標準,測試畫質都是預設的高畫質等級,在《虹彩六號》內建的跑分測試中,遊戲以「極高」畫質進行測試,獲得平均 FPS的極高表現。 而在《天命2》遊戲中,高畫質水準下整體的畫面顯示非常不錯,FPS表現來看,平均表現則是有65~80 FPS的水準,整體的表現都十分流暢。 FX505導入ASUS的Armoury Crate系統,在軟體中可即時看到各項筆電目前的基本資訊如CPU頻率、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使用狀況、負載等等,並且提供多種預設的系統模式,方便玩家隨時針對不同需求快速切換。此外,Armoury Crate還提供系統設定檔功能讓玩家可隨時切換,可設定開啟不同模式下,Win鍵、觸控板、ROG鍵和螢幕快顯、以及部分應用程式是否開啟等功能配置。 整體來說,這次TUF Gaming新推出的FX505/FX705雙機仍是維持著TUF Gaming的產品精神:高C/P值入門機,外型上FX505依然擁有低調卻不失精品氣息的霸氣硬派外型,在內裝上,採用AMD Ryzen 7 3750H處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後,整體的效能表現得以提升,多數市面上的遊戲都能擁有不錯的流暢體驗。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NT$37,900元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